较今庸俗治伤寒一二日,不问属虚属实,而便用麻黄、桂枝之类汗之;三四日,不问在经在腑,而便用柴胡之类和之;五六日,不问在表在里,而便用承气之类下之,以致内外俱虚,变证蜂起。如少阴属肾水,主口燥咽干而渴,乃热邪内炎,肾水将绝,故当急下以救将绝之水。
少阳与厥阴病,耳聋胁痛,寒热而呕,邪在表;烦满囊缩,邪在里。入盐二字调服。
此与表热不相类。脾为中央之土,所以腹满多属太阴也。
不知用此而反以承气汤苦寒之药下之,表里俱伤,不亡何待?在表者,羌活冲和汤。
蕴热,则躁烦谵语,挟寒,则水谷不分。论注证而证注脉,脉注法而法注方。
若言传足不传手,非理也。头痛,壮热心烦,栀子黄芩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