蹧襟不外痰因火,痛不痛兮饥不饥;大都脾胃肺肝患,额汗口沫险无疑。《内经》云∶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。
又云∶“有余者泻之,不足者补之。面黄、善思、善噫、善嗜,中脘胀满,饮食不消,身体肿重,肢节酸肾受病则耳不能听,脾受病则口不能食,心受病则舌不能举。
第经义渊微,鲜有通其义者,故辄坻《伤寒论》为非全书,聋瞽来学,实仲景罪人也。盖气化而汗出溱溱也。
元首诸阳之都会,轻清须伏本根源;小火煎熬能作痛,治明部位有春回。又有伤寒发大热,屡经寒凉疏转,其热仍前,但用和调胃气,自然无事。
中气者口角无涎沫,中风者口角有涎沫;中气脉沉缓,轻者用藿香正气散。 诸医止以凉药治热,而不知开阖故也。
其脉起于胸中,出属心包络,下膈,历络三焦。如无此三证,气虚者补气,血虚者补血,寒者温之,热者凉之,随其所利而行之,此产后之大法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