濡、浮而无力,候阳虚也,岂有亡血之理?若不欲饮水者,是中寒也,主理中丸以独温其中。
中工不晓虚实,虚者泻之,是为虚虚;实者补之,是为实实,非其义也。今目睛黄晕,知其衄未止也;若黄晕去,目睛慧了,知其又曰:从春至夏衄者太阳,从秋至冬衄者阳明。
或外风而合内湿,外寒而合内湿,内寒而招外湿,内热而招外湿,此等关头,不可不晓。脱色,犹言失色也。
极言二气得其和平,皆由脾、胃盈余之所致,必如此,则其人之健王而强壮可知,故曰:强也。金乘水,木乘火,母乘其子,是相生也,名曰顺。
脉微之三「微」字,当是三「浮」字,微字文气不属,必是传写之□。数为热,阳也;紧为寒,阴也。
『针经』曰:饮而液渗于络,合和于血,是水入于经,其血乃成也。犹必先后煮治,以融和其气味,俾缓缓荡除其结聚之邪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