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载真水上升,以交于心,故曰离中含阴。奈何泄之于医,世人不识,反多皆议。
亦有不从本中所化,而从标化为病,标即太阴经也。麻黄汤力能散太阳之寒,故治之而愈。
倘有能从此深造,治病动合机宜,立言彰,阐至理,将不失为轩岐功臣,斯世和缓,幸甚全甚。阴阳本是一个,动为阳,静为阴,外为阳,内为阴,出则俱出,入则俱入,相随不离,故曰互根。
夫头之两侧,乃少阳所主。若系内阳不足,则寒从内生,必有喜揉按、热熨之情,法宜温里,如附子理中加丁香、砂仁之类。
今人只知冬月为伤寒,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,日日皆有伤寒,只要见得是太阳经证的面目[1],即是伤寒也。微微频动者,乃有喜之征。
此是阳越于外,寒隔于内,急宜回阳,阳气复藏,外自不热,内自不冷。此由阳明之热,陷入厥阴,阳明主润宗筋,宗筋为热所功,弗荣而急引舌睾丸,故舌卷囊缩,此为热极,故宜急下以存阴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