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黄者,所以补表气于盗汗之余也。化症则赤白之成带者,无复中留。
前阴者,肾之窍。沐头则上动矣,必生阳而损目,况夫湿气难干,乘风而梳拂不已,则风湿袭于首而并于目,甚者至于丧明,此沐头之宜戒也。
此方能下十二经之水,下咽之后,上下左右无所不至,故曰取苦瓠白穣实,捻如大豆,以面裹煮一沸,空腹吞七枚,至午当出水一升,如此三四日,水自出不止,大瘦乃瘥。 大黄能攻大便之秘结,此众人之所共知。
方中有补有泻,用意亦佳,但桑皮、紫菀之薄弱,岂能敌参、、熟地之滞腻,独不虑助痰为病乎?面色不乐者,阳气不伸也。
然必冷服者,恐姜、附发于上焦阳盛之区,而下部阴寒之分反不及也。苦参主心腹结气,故足以治时热狂言。
是方也,虽曰补肾,亦泻之之类也,脾强目暗者宜主之。 乡曲之士,每以《医方集解》一书奉为枕秘,甫经临症辄检用之。